中国人每日平均休闲时间出炉,休闲时间 1-3 小时的人群幸福感最高,你每日的休闲时间有多久?
大调查发现,中国人每日平均休闲时间是2.82小时,其中每日休闲时间为1-3小时的人最多,占比近四成。处于3-5小时时段的人,达到30.37%。但同时还有16.88%的人表示自己根本闲不下来,每日休闲时间不足一小时。
整体趋势上看,并不是休闲时间越长,人们的幸福感就越强。休闲时间1-3小时的人群,幸福感是最高的。
中国人日均休闲2.82小时每天休闲时间1-3小时人群最幸福
啊,真的是随便一答。过两天来一看已经破千赞了。补充些想说的东西吧。虽然这个回答是有些阴阳怪气,但是除了发泄对歪风邪气的现状的不满,也有一些认真想说的东西。
- 我本人是没经历过大家都深恶痛绝的996的,单身租房,工资勉强够用,暂时没有被催婚催娃,没有家庭方面的压力。相比评论区里面的某些同好,我已经感到庆幸很多。但是和我同龄的很多普通家庭的青年人遭受的工作、生活压力我都看在眼里。人的悲欢是不相通的,但是我依然希望和大家一起见证、声援、投身改善内卷社会的大潮。
- 最近国家频频有大动作,从课外教培行业,到娱乐圈,从再次重申共同富裕,到坚定扶持中小企业。我们已经在见证足以写进教科书里的历史了,我相信大家都能看到我党的决心。我曾经很悲观,但是现在我看到光亮,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好,只是多久的将来,我没有底。我相信如果每个人尽一份力量,发出一份理智的声音,这个美好的未来会更快地到来。
- 关于休闲时间,说句实话,我觉得日均休闲时间过多确实对个人的发展不利。如果不是被生活和工作所迫,被强行剥夺了休闲时间的话,还是建议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充充电,加强学习。确是对自己的发展有益处的。从这个角度讲,关于休闲时间和幸福感关系的描述也不算太离谱。
- 很喜欢知乎这个社区,不希望知乎是一个阴阳怪气,疯狂发泄负面情绪就能博得大家喝彩的地方。希望大家还是理性讨论,不希望知乎像某博一样像个垃圾桶。
以下原答案~
又想起了觉醒年代,呼吁大家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奋斗。
八小时工作日的含义:八小时工;八小时休息;八小时留给自己,拿来休闲娱乐也好,拿来学习充电也罢。
既然数据说每天1-3小时的休闲时间幸福感是最强的,那我相信大家为了幸福生活,从八小时里面拿了5个多小时来处理下没有完成的工作,读书提升眼界,学习更多专业的技能,应该无可厚非吧???
德州扑扑克游戏在线玩
这个平均2.82小时的数据说明大家在最能有幸福感的区间里基本都是享受了相对较多的休闲时间,毕竟再休闲下去就不幸福了。这么一想我们大家赢麻了属于是。
本人大城市打工仔一枚,不强制加班,有时工作量多需要加班。不加班的时候6点左右下班,7点多到租房,吃点东西开始休闲娱乐,每天差不多从7:30-12:00左右。加班的话8点多下班,9点多到租房,吃点东西开始休闲娱乐,每天差不多从9:30-1:00左右。我休闲时间达到了,但是超出最幸福区间了,怪不得一直觉得没什么幸福感,原来是休闲时间太多了。看来下次得抽出点时间来看看书做做题,提升下自我修养。加油!
朝六晚七,日复一日。
一般情况下,22点以后才有可能开始一天的休闲时间。休闲时间有多长,取决于几点睡觉。
如果一天能够睡七小时,我会感到阳光明媚,神清气爽。我会有足够的信心,解决工作生活中的所有难题。
如果一天能够睡五小时,我会感到困倦疲惫,精神涣散。我需要一定的耐心,才可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
如果一天只能够睡三小时,我会感到悲观厌世,迟钝抑郁。我不再想解决任何问题,只想随波逐流,自暴自弃。
人形机器不配谈幸福感,它们的宿命是发挥效能,高速运转。
为了确保人形机器有效运转不停摆,最有效的手段,不是提高它的休闲时间,而是尽量给它充足的睡眠时间。
我去搜了一下这个调查,调查形式不出我所料,调查样本量却比我想得少得多,10万份发150多个城市300个县,一个市或者县也就能收到200多张。
考虑到这样的调查形式和问卷数量,我觉得:
近四成每日休闲时间为1-3小时的,主要是各级邮政公司的人。
30.37%处于3-5小时时段的,主要是各级电视台的人。
16.88%表示自己根本闲不下来的,主要是统计局的人。
点进去链接一看,我直接好家伙,休息时间不管是1小时以内,还是5小时以上,实际上幸福感也就差了2%左右,这个画图的直接把纵轴取41.5%到47%这个小范围,让人以为这些柱状图差别很大。
就这个误差,做为一个社会学调查来讲,估计十有八九在3 sigma以内。
言外之意:
当然,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搞笑的事情是:幸福感还能量化。请告诉我你们用来量化的公式,让我好好学习一下,开开眼界。
题中的链接已经没了(估计是被冲没了?),我去搜了下原新闻,只看到和题目一样的段落与质量很差的图表
大调查发现,中国人每日平均休闲时间是2.82小时,其中每日休闲时间为1-3小时的人最多,占比近四成。处于3-5小时时段的人,达到30.37%。但同时还有16.88%的人表示自己根本闲不下来,每日休闲时间不足一小时。
整体趋势上看,并不是休闲时间越长,人们的幸福感就越强。休闲时间1-3小时的人群,幸福感是最高的。
写的可以用很差来形容。怎么做的调查,休闲时间的定义是什么,调查了多少人,各个年龄段人数,职业,是否退休等等,一点信息没有。
这数据跟最近一篇文章的结论挺像的,但是在质量显然逊色很多。
这个研究[1] 也发现,较高程度的自由时间与较高的幸福水平有着显著的相关,但只到一定程度。之那个临界点之后,增加的自由时间变不会再加强人的幸福感。
简单来说,即:虽然一个人一天中缺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会导致更大的压力和更低的主观幸福感,然而,有更多的时间也并不见得会变得更好,所谓过犹不及便是如此。
那么有多少时间最为合适呢?可以看看下图,最佳区间为2-5个小时。
研究将自由时间/休闲时间定义为:“用于休闲活动或其他娱乐追求的时间,其主要功能是利用时间来获得快乐或其他内在价值。”不知道题中报告里的休闲时间指的是什么。
研究人员分析了两个超过35,375参与者的大型国家研究,研究调查的许多问题中,参与者被问及他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例如,"在你工作的日子里,你平均花多少小时[分钟]进行自己的自由活动?")和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例如,"综合考虑,你对这些天的生活感觉如何?) 结果都发现,当自由时间增加时,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加,但是在2小时左右达到临界点,从5小时后开始衰退。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一现象,研究人员招募6000多名参与者进行了两个在线实验。
在第一个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在接下来的六个月时间里,想象自己每天都有一定量的自由支配时间。他们被随机分配到拥有低自由度(每天15分钟)、中等自由度(每天3.5小时)或高自由度(每天7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然后报告他们会在多大程度上体验到享受、幸福和满足。
结果发现,自由支配时间少的人比自由支配时间适中的人感到压力更大,导致幸福感降低;而自由支配时间多的人感到生产力比适中组的人低,反过来造成了他们的幸福感也出现降低。
第二个实验则是探究生产力的潜在作用。参与者被要求想象每天有适度(3.5小时)或高度(7小时)的自由时间,但被要求想象将这些时间用于生产性活动(如健身、爱好或跑步)或非生产性活动(如看电视或玩电脑)。
结果发现,拥有更多空闲时间的参与者在从事非生产性活动时报告了较低的幸福水平。这就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每天抱怨忙碌劳累,但在假期有打把的休息时间时,却仍然觉得内心空洞没有幸福感。
然而,当从事生产性活动时,拥有更多自由时间的人与拥有适量自由时间的人感觉相似,时间过多带来的衰减也不明显,说明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自由时间多多益善。
这些结论在一定程度心理学自我决定理论的主张,即幸福感需要满足三个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性(人们需要感到自己对于想做的事有自主,决定权)、关联性(人们需要去关怀他人以及得到他人的关怀,感受到与他人的关联)和能力(感到挑战性)[2]。
而有充足的自由时间之后,我们可以自行决定做什么活动,满足自主性,参与社交活动则有助于关联性,参与生产性活动则有助于满足自己能力感的需求。
在工作日午休2小时在工位刷网页的幸福感,与假期与好友相聚2小时的幸福感,显然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退休的人而言也是如此,对于离岗,长假或是退休的人而言,研究的结论也同样适用,这些在之后人生中一直会拥有大量时间的人,幸福感也取决于如何运用他们的时间(如进行兴趣活动,社交等)[3]。
因此,每天有多少休闲时间固然重要,但是个体如何分配这些时间,是否有能力对这些时间进行有效支配,才是对幸福感至关重要的一环。
大家赢娱乐
有意思的是大家赢娱乐,文章(以美国样本为主)还提到,即使经济再拮据,需要大把的时间工作,仍然建议每个人每天尽量腾出两小时的时间来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